城事 citythi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城事 > 北京有桩公租自行车热度“回暖”,有一个数据已超共享单车

头条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

  • 大兴分局举办第九届南城卫士 年度评审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化“转作风、办实事、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守好首都南大门关键在我”的工作理念,切实履行好“两山哨兵之前哨、红墙卫士之前卫”的职责...

产经

北京:有序放开快递、装修、房屋中介、家政人员等进小区 北京:有序放开快递、装修、房屋中介、家政人员等...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五十四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

城事

中科曙光拜访最高人民检察院 共商智慧检务发展 中科曙光拜访最高人民检察院 共商智慧检务发展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会见了中科曙光总裁历军,并就共同推动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助力智慧...

北京有桩公租自行车热度“回暖”,有一个数据已超共享单车

发布时间:2019/09/17 城事 浏览:468

上月底,北京市交通委正式批复滴滴出行、摩拜单车的共享单车“减半投放”计划,要求其年底前缩减现有单车50%的投放量。一方面是投放减少、市场回归理性,另一方面,共享单车骑行费普遍上涨,让一些用户回归首小时免费的有桩公共自行车。


数据显示,今年8月,东西城公共自行车周转率同比增长,已经超过共享单车。延庆区公共自行车站点加密后,周转率更是共享单车的五六倍。有桩的公共自行车“回暖”了吗?“有桩”与“无桩”未来如何融合发展?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有桩车周转率赶超无桩车
地铁站外成片码放的共享单车,究竟有多少人骑?一天能被骑几次?市交通委7月底公示的一份“运营管理监督情况”给出了答案。让人有些意外的是,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享单车日周转率为1.1,也是就说,平均一辆车一天仅被骑行1.1次。
记者对比发现,这个数字已经低于近两年受到共享单车冲击的公共自行车。北京公共自行车项目8月份统计显示,全市公共自行车日周转率1.6,投放的城区中,最高的延庆区达到5.9,是共享单车日周转率的近六倍。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共自行车周转率呈同比增长趋势,郊区比城区增长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共享单车投放总量严重过剩。根据市交通委的批复,年底前,滴滴出行、摩拜单车的共享单车将按现有报备投放量的50%减量。相比于百万级的共享单车大军,不足其十分之一的公共自行车显然没有“瘦身”烦恼,在管理运维方面,有桩的公共自行车也有着先天优势。那么,市民的使用情况和体验如何?
价格、秩序优势吸引通勤族
16日8时30分,记者来到东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还量最高的崇文门饭店站点。此时,30个车桩上只剩下7个有车可租,一刻钟的功夫,又有4辆车被取还。相比于记者去年采访时,周转速度确实提高了。
正在还车的于先生告诉记者,公共自行车价格优惠、管理有秩序,是吸引他的主要原因。“我每天从金鱼池骑到崇文门,再坐地铁去东直门上班,很方便。”于先生说,公共自行车首小时免费,比涨价后的共享单车划算,而且不像共享单车那样乱停乱放。此时,附近崇文门地铁站C口外,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已经侵占步行道,进站口处“禁停牌”也没起作用,与停放整齐的公共自行车形成鲜明对比。
“有了共享单车竞争后,公共自行车运维水平比以前提升了,不再经常找不到桩停放。”于先生说。记者接连采访三位用户,都是跟于先生一样的通勤族。市民郎先生每天从天通苑坐地铁到崇文门,再骑公共自行车去南小市口街上班。“两头都有站点,租还车挺方便的。”郎先生告诉记者,对于这种两头站点固定且熟悉的出行,他更愿意选择公共自行车。
采访中,多位用户也建议,公共自行车应该继续提升服务水平,比如提高刷卡机、APP的系统流畅度,加强维护提高车况等。
站点密度越高使用率越高
虽然公共自行车平均日周转率赶超共享单车,但1.6的成绩仍然不理想。为何延庆区公共自行车周转率可以达到5.9的高值?记者了解到,这个成绩要归功于站点加密及满足用户出行轨迹。
据介绍,延庆区今年完成了公共自行车二期项目建设,全区新增公共自行车站点35处、公共自行车500辆、锁车设备1000套,在公共自行车站点覆盖区域,每平方公里站点数达到7个,居民小区、景观公园周边站点通常有四五个。站点加密后,8月份日周转率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0%。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介绍,根据对美国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调研发现,成功的要素和站点密度以及停放站间距离密切相关,任意两站点之间距离应在1000英尺(约380米)以内,每平方公里10个站点是公共自行车运营成功的主要保障。美国盈利的三座城市传统公共自行车日周转量都在5次以上。同时,在出行目标、需求明确的区域,比如世园会等景区周边接驳,发展公共自行车在用户需求和管理上都有优势。
记者了解到,目前公共自行车站点布设上,核心城区每平方公里有4至5个站点,还远远达不到运营成功城市的标准。
“有桩”“无桩”应融合发展
公共自行车未来该如何发展?现有资源如何盘活?刘岱宗指出,公共自行车不应仅靠价格优势吸引用户,还应在与共享单车的竞争中,不断提高管理及服务维护水平,比如车辆更轻便耐用,租还车更方便。他介绍,目前一些城市从市场化角度推出的管理创新可以借鉴,以南京为例,居民骑行公共自行车累积的“碳积分”可以换取超市优惠券,以此引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
“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相互借鉴调度模式、平台管理,两者互为补充、取长补短,是件好事儿。”刘岱宗认为,从使用习惯上来说,“无桩”可以降低用户还车时找不到桩的焦虑感。而“有桩”与“无桩”并非完全对立的两种模式,技术上可以实现融合发展,打破界限。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个城区都已开始试点政府主导、定位更精准的电子围栏技术,确保区域内共享单车停放的时间、种类、数量及报备情况得到有效监测调控,进一步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实现“入栏结算”。业内人士指出,这其实就是“无桩的有桩化”,通过定点停放实现规范停车。刘岱宗同时指出,管理部门可以合理划定停放点,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公共自行车,只有通过考核、真正实现入栏结算的企业才能投放,从而实现城市管理有序、企业运维高效、市民骑行便捷这样多赢的局面。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