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惊艳曝光!杨洋、虞书欣荣耀300环球旅拍大片来袭,...
宝子们,想象一下,当你的男神女神与幽默风趣的脱口秀演员出现在同一场发布会上,会出现怎样有趣的画面? 12月2日,荣耀300系列环球旅拍发布会现场,两位炙手可热的明星杨洋、虞书欣,加上幽默风趣的付航,共...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推进市疾控中心新址等项目建设
发布时间:2022/01/01 产经 浏览:228
未来五年,北京的疾控改革如何落地?医疗资源如何在各区配置?三孩保障有何利好?昨日,《“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面向社会发布,就公卫医疗领域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规划》中对于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的分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优化情况进行安排,涉及北大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医院疏解项目,南部、西部、“回天”地区资源承接等内容。根据《规划》,北京将构建新型传染病防治体系,按照中央疾控体系改革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成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
亮点1
鼓励国有企业单位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
昨日,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规划》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深入推进健康北京建设的重要行动纲领。属于市级重点专项规划,是北京“十四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目标,到2025年,北京健康服务体系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人民健康需求更加匹配,强大的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和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记者注意到,《规划》提出了33项指标,除了人均预期寿命等经典健康指标外,还增加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等回应民生关切的指标。
近年来,人口问题备受关注,根据《规划》,到2025年,北京按照不少于4.5托位/千人的标准配置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简伟研介绍,该指标是根据对北京未来数年人口变化的需求、参考国家方面的要求,综合各方意见后得出。在具体执行层面,一方面,北京市在财政和用地上进行了专项投入,另一方面,将利用现有公办、社会福利性、民办机构的资源,鼓励国有企业单位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鼓励社区参与等,达到托位目标。
此外,还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措施为家庭婴幼儿照护创造便利条件。研究制定婴幼儿照护服务各类从业人员资质标准,建立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体系。各类公共场所按照规定配备母婴设施。
儿童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也受到重视。
根据去年北京市体检报告,中招、高招体检中,青少年近视、肥胖等成为重点不良检出项目。儿童青少年超重率、肥胖率和近视率快速上升势头需要有效遏制,部分青少年体质素质不达标。《规划》要求,中小学生每天参加校内体育锻炼时长(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以上。
亮点2
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南、“回天”地区等疏解
《规划》对各区在大医院的疏解和承接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
《规划》提到,将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结合城市功能和人口分布,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更好服务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中央确定的疏解项目清单,协同推进部分央属在京三级医院向京外疏解。促进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按照增减挂钩的原则,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医疗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疏解。结合分区规划和人口分布,提升区属医院服务能力,重点在康复护理、精神卫生、妇幼保健、中医药等领域填平补齐资源缺口。
在不同地区医疗资源配置方面,就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五大功能区进行了解析。
核心区:通过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向外疏解腾退和内部功能优化双向发力,为区域内居民健康需要和中央党政军机关运行、政务活动提供医疗卫生保障。重点推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积水潭医院、口腔医院、友谊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安定医院等疏解项目。
中心城区:疏解与承接并重,推进优质资源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南部、西部、“回天”地区等资源薄弱地区疏解,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合理布局,在朝阳区、海淀区等面向国际交往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服务的区域,增加国际医疗服务供给。重点推进朝阳医院东院、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首儿所通州院区、佑安医院新院区等疏解项目。
城市副中心:科学适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体系、补充功能和资源短板,为副中心及北三县等地区提供高质量综合医疗服务保障。重点推进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首儿所通州院区、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新院区、市疾控中心新址等项目建设。
平原新城:积极承接中心城区疏解的优质医疗资源,除了满足辖区内服务需要外,重点承接为全国和区域的疑难重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医学科研,促进临床科研成果转化。重点推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佑安医院新院区、安定医院新院区、清华长庚医院二期、首都医科大学研究型医院等项目建设。
生态涵养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当地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同时,具体区域结合其城市功能定位,合理匹配医疗卫生资源。适度承接发展与绿色生态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养老、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功能。重点推进区属医院提质改建类项目建设。
亮点3
将成立疾病预防控制局构建新型传染病防治体系
记者从《规划》中了解到,北京将按照国家要求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建成满足首都公共卫生保障需要,具备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一锤定音”检测能力和重特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国内一流的首都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等技术提升精准防控水平。优化疾控机构职能设置,理顺体制机制,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
在优化组织管理架构方面,将按照中央疾控体系改革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成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
此外,规划还提出,完善疾控人员管理与薪酬保障机制等改革措施,研究编制调整政策,到2025年,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1.75人;改善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建成市疾控中心新址,做好市疾控中心现址办公场所的统筹利用,强化核心区公共卫生保障,根据首都发展需要适当提高设备配置标准,加快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能力建设,统筹央地资源规划设置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除了疾控改革外,北京还将构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国际大都市特点的新型传染病防治体系。
其中,综合医院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传染病专科能力建设,提升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和多学科协作综合诊疗服务能力。
专科传染病医院功能定位将优化提升,平时主要承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诊疗、传染病核心临床技术科研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功能;疫时作为收治罕见传染病以及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患者,对综合医院诊疗救治的支撑和补充;专科传染病医院设施装备也要优化提升,提高国际化服务能力,实现功能转型升级。
医疗机构还需落实公共卫生责任,将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指标体系和医疗机构年度绩效考核。搭建科研协作、业务培训、病原生物检验鉴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支撑平台,依托医联体和健联体,形成“疾控-临床-科研”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实施公共卫生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间交叉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