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惊艳曝光!杨洋、虞书欣荣耀300环球旅拍大片来袭,...
宝子们,想象一下,当你的男神女神与幽默风趣的脱口秀演员出现在同一场发布会上,会出现怎样有趣的画面? 12月2日,荣耀300系列环球旅拍发布会现场,两位炙手可热的明星杨洋、虞书欣,加上幽默风趣的付航,共...
这座纪念馆里有个关于“背篓”的故事,曾被拍成电影广为流传
发布时间:2019/07/10 产经 浏览:618
近日,红色背篓精神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它位于房山区黄山店新村东北缘,夹括河右岸,展厅使用面积约2000平方米,展览面积50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纪念馆布展结构以“红色背篓”——“坚决听党话,坚定跟党走,坚持为人民”的核心精神为主线,综合运用图文展板、文物展示、实景复原、音像宣教等多种手段,带领参展观众重回背篓时代、接受精神洗礼。
红色记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黄山店村周围的7个村子只有1个供销社,由于交通不便,山上的人很少到山下买东西。黄山店供销社负责人王砚香便带领白金海等党员职工肩背背篓,跋涉于险山峻岭之间,无论刮风下雨,坚持送货上门,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背篓商店”,成为了财贸战线的一面旗帜。这便是我们熟知的“红色背篓”。
1965年,以王砚香为原型的电影《红色背篓》上映,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歌颂社会主义商业职工全心全意为农村群众服务的电影,产生了很大反响。直到1986年建立基层分销商,黄山店供销社的店里人员虽几经变动,但送货的背篓却—直没有放下。
红色传承
时间转眼来到上世纪80年代,被“红色背篓”精神滋养成长的黄山店村青年人,开始沐浴在改革的春风下。如今的村党支部书记张进刚便是其中之一。1984年,刚满25岁的他毅然辞去了水泥厂的工作,向银行贷款6万元买了辆二手解放卡车跑运输,成为了村里第一批个体户。因为盛产优质的煤和石板,又离周口店镇水泥厂不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山店村村民中,以采矿、运输为生的不在少数,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到了本世纪初,黄山店村两委班子又把握住了引进外来企业的机遇,让立马水泥厂在当地成功落户,此后又兴建了矿石厂,让小山村也有了“自主造血”功能。2008年,风景秀丽的山村又搞起了旅游,建立了坡峰岭景区,发展形势一片大好。2017年,黄山店被确定为北京市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2018年,全面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如今,黄山店村中的“姥姥家”、“黄栌花开”等品牌已经成了京郊“网红民宿”中的典型代表,常常一院难求。现在黄山店村民宿全部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运营,线上负责预订和支付,线下负责接待,“专人办专事,游客体验会更好。”不仅如此,民宿中的工作人员也大多是村民,平均月工资在3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