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productionb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北京福绥境大楼:一座藏在胡同里的人民公社大楼

头条

康华国联:以创新为翼,翱翔于电梯服务的蓝天 康华国联:以创新为翼,翱翔于电梯服务的蓝天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电梯行业,创新无疑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康华国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深...

产经

北京:有序放开快递、装修、房屋中介、家政人员等进小区 北京:有序放开快递、装修、房屋中介、家政人员等...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五十四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

城事

中科曙光拜访最高人民检察院 共商智慧检务发展 中科曙光拜访最高人民检察院 共商智慧检务发展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会见了中科曙光总裁历军,并就共同推动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助力智慧...

北京福绥境大楼:一座藏在胡同里的人民公社大楼

发布时间:2019/07/05 产经 浏览:532

还未走进大楼,就能够感受到它的不同寻常,除了古朴的外观,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栋楼的大。走进大厅,居民的自行车杂乱地停放在楼梯口处,不过抬头看,楼层高度明显比如今的楼房高出不少,楼梯与楼道也更加宽阔,即使楼道地面逐渐被灰泥覆盖,依然能让人感觉到这座楼最初的宏伟。不过,楼内的住户大多已经搬走,房屋大门和窗子也被砌上的砖头封死,越往里走,就越感昏暗,反倒给人以压抑的感觉。
由于管理欠佳,原本楼中的三部电梯,目前也仅有一部可以运作。楼内的墙壁开始变得斑驳:白色墙灰逐渐剥落,富有历史感的口号再一次显露出来;一些城市探险者来到这里,又给这里增加了新的涂鸦。从楼梯间尚未封死的窗子向外望去,周边的胡同街巷一览无余,而北边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高档住宅楼,仿佛是一面不透风的墙,遮挡住了城市的天际线。
虽然楼内的环境并不理想,但这里仍然是不少人难以割舍的家。二层的住户敞着家门,屋里的电视播放着新闻节目;四楼楼梯口是一位老奶奶的房子,早上刚洗好的衣服就晾在楼道里;六楼的大嫂撞好了屋门,牵着孩子的手准备送孩子去辅导班;在七楼,一位住户在自家门前摆好了水碗,另一个碗里的猫粮总是满满的……到了下午3点,送奶工穿过漆黑的楼道,轻声把两瓶冷藏的鲜牛奶放到了奶箱中;邮递员带着今天的这份晚报走进大楼,塞在了住户门缝里。而在大楼门外,右手边一处不大的花园里,一位大爷正在树荫下看着报纸,不一会儿又昏昏睡去。
福绥境大楼是20世纪50年代北京建立起的三座公社大楼之一。按照城市人民公社运动的构想,大楼的住户家里没有厨房,楼里设置能容纳500人的大食堂,一到饭点儿,全楼的人都到食堂去吃饭,吃完了抹嘴就走,连碗都不用刷。在规划的草图中,这座公社大楼不仅设置了公共食堂,还有托儿所、理发室、小卖部、保健室、开水间、公共厨房和厕所,以及男女更衣间和洗浴间等。大楼内无处不在的公共设施,给最初住在这里的居民绘制了一幅颇具理想主义的集体生活画卷。
除了集体主义的生活方式,福绥境大楼的各项硬件设施在当时也是最先进的。这里是北京最早的有电梯的居民楼,居民上下楼不用腿儿着。每家每户还配置了拥有澡盆的洗漱间,以及储藏间和壁橱。对于那个时代刚刚搬出胡同里的人来说,福绥境大楼的硬件水平堪称“豪宅”。
不过,当时设计者绘制的蓝图并未完整地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脱离实际的“理想国”被现实慢慢抹去。大食堂散伙了,居民就在楼道里搭起了自家的小厨房;楼房的管理逐渐松懈,液化气罐、火炉子等各种杂物常常堆满了公共空间。1993年,福绥境大楼被列入重大火灾隐患大楼。
2005年,福绥境大楼正式启动排险搬迁工程。随着腾退工作的推进,原先居住在这的300多户居民逐渐搬迁到海淀等地。到如今,楼里只剩下最后20多户居民尚未搬离了。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