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headline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虎坊路小区安化楼等入选首批历史建筑名单,北京老楼有啥特色?

头条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

  • 大兴分局举办第九届南城卫士 年度评审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化“转作风、办实事、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守好首都南大门关键在我”的工作理念,切实履行好“两山哨兵之前哨、红墙卫士之前卫”的职责...

产经

北京:有序放开快递、装修、房屋中介、家政人员等进小区 北京:有序放开快递、装修、房屋中介、家政人员等...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五十四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

城事

中科曙光拜访最高人民检察院 共商智慧检务发展 中科曙光拜访最高人民检察院 共商智慧检务发展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会见了中科曙光总裁历军,并就共同推动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助力智慧...

虎坊路小区安化楼等入选首批历史建筑名单,北京老楼有啥特色?

发布时间:2019/06/28 头条 浏览:545

每天下午,89岁高龄的艾老爷子都会在虎坊路丁字路口摆上自己的黑白铁小摊,这个便民小摊如今已经坚持了31年。老爷子身后是虎坊路小区的楼房,建设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这里很多楼都没有集中供暖条件,只能靠生炉子,很长一段时间,居民们都指望着在艾老爷子这里买过冬的烟囱。直到2008年底,这里才全部安装了暖气。
这个老小区,如今已经列入了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的公示名单。日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委员会公布了这样一个名单,除了这里还包括一些具有历史价值、时代特色的建筑。记者走访了名单上的一些老楼房,相比新楼,老楼有着不少理念过时为居民们诟病的地方,却也有着不少新小区不具备的优点,以及居民们积淀多年的情感。

虎坊路小区:老得舒服

特色:北京解放后最老的小区之一

位于西城区虎坊路东侧、太平街北侧的虎坊路小区,由20多栋四五层高的单元楼组成。道路不宽,除了绿树成荫,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有随处可见的纳凉、下棋的老人。

虎坊路小区南侧的大广告牌,广告牌左侧黄楼就是虎坊路小区的楼

“咱这小区老人多。”提起小区的历史,几位纳凉的老先生很主动地介绍起来,语气中带着自豪,“咱北京解放后最老的小区之一,话说当年老百姓还不知道‘小区’是什么概念,都管这里叫楼房院。”
这里的居民来自北京各地,其中一部分是解放后天安门广场建设时搬迁到这儿,还有解放后龙须沟改造时搬到这儿。传言说这里盖楼用的材料是“苏联图纸加上建设人民大会堂剩下的材料”,虽然这话居民们没有印证过,但是楼房质量好是居民们的共识。

虎坊路小区里,小凉亭、参天大树让这里显得优美。

小区外圈临街的几栋楼房,最早拥有暖气,而且楼下也规划了商业设施,也就是临近路口的虎坊桥百货商场。“当初商场面积是现在的三倍,五金工具、自行车缝纫机都有。”居民们购物方便,彰显楼房院的“高档”。
里面的楼房靠烧煤炉供暖,冬天的阳台便被蜂窝煤和大白菜占据;夏天早晚空气清爽,居民们站在阳台上看看宁静的小区,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大约20年前。随着小轿车在居民中普及,小区里越来越多出现了私家车。
但私家车如今也是困扰居民们生活的一个难题。小区里随处可见铁链子锁在树上、自行车上、板凳上,其余的空地,除了一辆车通行的宽度,都已被停放的车辆占满。“不怪街坊们都占块地方,实在是老小区解决不了的问题。”住在这里的老居民张治君先生说。

虎坊路小区里,随处可见居民们为占车位摆放的自行车、凳子。

尽管如此,但包括张先生在内的很多居民,都认为这里住着很舒服。“在城里交通方便,附近有大医院。小区里的环境一直不错,当初搬来的时候,大杨树比楼还高,现在银杏树到了秋天很漂亮。”来往的老街坊们相伴着从黑发变成白发,“有安全感,看着就那么踏实。”
在路口打黑白铁31年的艾老爷子成了这里的标志。老爷子身边还有一块四五米见方的水泥告示牌,立在小区南口、太平街最北端。“这样的牌子以前很常见,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记得不同时代写过不同的标语,‘只生一个好’、‘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现在嘛常常是演出广告。它也得算是咱这老小区的一部分啦。”

真武庙三里:老得拥挤

特色:曾经的“华北局”办公楼改成民居

虎坊路小区虽然老,但毕竟是一家一户拥有自己的厨房、卫生间,关起门来安安静静。相比之下,住在真武庙三里1号楼的居民们就不那么安生了。真武庙三里的多栋老楼建设于建国后,曾经是“华北局”的办公楼。这一建制后来撤销,办公楼也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了居民楼。

真武庙三里1号楼,老办公楼改成筒子楼,楼道里面堆满了居民们的旧家具等杂物。

既然是办公楼,设计格局当然符合办公楼的特点,厕所水房公用、厨房公用,居室就是一间房。一号楼北侧单元,一楼有十多户人家,楼道里摆放着各家的橱柜。厨房为六家共用,有的居民只能在家里摆放电磁炉做饭。
公用的水房厕所与厨房,不同程度的出现各种问题。厨房墙面上挂满油泥,纱窗几乎都不透光了。“这还是十年前几家凑钱安的纱窗”,老居民告诉记者。水房门口摆着三台洗衣机,里面木板隔出两个小间,有居民在里面安装了热水器用于洗澡。再往里走便是厕所,一楼的四个坑位竟有三个是坏的,因长时间不用,已经堆放了一些杂物。“就这么一个坑,连男女都不分。”

真武庙三里1号楼,老办公楼改成筒子楼,楼道里面堆满了居民们的旧家具等杂物。

公用水房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各家各户没法细算用水量,因此浪费现象严重。另一位居民姑娘的话挺有趣,“我照顾老人在家里呆了一天,给老人做了两顿饭上了几次厕所,到晚上一看手机,这一天竟然走了2000步。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我住在多大的别墅里呢。”
虽然对环境不满,但这样的“筒子楼”也有一些优点让居民们如数家珍。“老楼的墙壁特别厚”,在一位居民家记者注意到,房屋与楼道之间的隔墙足有半米,“所以楼道里很凉快,家里也不热”。供暖的暖气还是老式“铁疙瘩”,房间小暖气足,冬天不冷。楼道里红蓝亮色带花纹的水泥地砖,现在也只能在极少数文物建筑中见到。

真武庙三里1号楼,老办公楼改成筒子楼,楼道里面堆满了居民们的旧家具等杂物。

“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住在这儿也不觉得难受。”一个年轻的姑娘回忆说:“小时候楼道里一喊,孩子们都跑出来一起玩;院子挺宽敞,一圈楼房也挺安全的。”她生长在这里,如今父母已经搬走,邻居已经出租,但她没舍得把房子租出去,“也是一个时代的特色啦,听说咱北京一些平房院已经请专业规划人员改造,咱这老楼是不是也能给想办法改改格局,既能住着舒服,也能让外人参观?”

安化楼:老得有理想

特色: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公社大楼

安化楼早已名声在外,居民们对参观者、摄影者的来访司空见惯。曾经的三座公社大楼目前剩下的两座,福绥境大楼和安化楼都进入了此次的名单。提起大楼又有了新的“身份”,楼门前聊天的几位耄耋先生,首先说出两个字:“应该。”

安化楼每层都有个相当宽敞的楼梯间。

老居民介绍,现在人们看到的安化楼,只是当时安化楼理念的“一部分”。安化楼顶楼的9层设置了活动室,虽然没办过舞会,也曾为居民们放过电影;公社食堂没能实现,但附近一些设施,着实起到了便民作用。
“楼后面安装着健身器械的地方,以前有几间平房,里面有下棋打牌的桌子,是居民们的活动室。还有一间哺乳室,甭管多大的孩子,送到那就有保育员阿姨给喂奶。”老人们说,在当时的理想中,住在这里的人们每天上班为国家做贡献,一切后顾之忧,无论是晚上回家吃饭还是照料孩子,都有专门的设施和人员来负责。楼里还设有幼儿园。
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很多设施没能有效利用,或是短暂存在后便退出历史舞台,“大楼包括很多居民,大家来自不同的单位,所以没有人真正能组织起大楼里面的服务。现在我们明白,这是需要经济支持的。”一位老先生说。

安化楼的中午时分,一位居民先生正在公用厨房做饭。

当老居民们向参观者聊起这些事情的时候,“来考察的大学生小伙子说,有些理念挺先进的,现在新的小区都讲究得规划好生活服务设施,这些大楼在几十年前都考虑到了。”楼北侧车水马龙的广渠门内大街,想当初只是一条小马路,马路与大楼之间是两个街心花园,相当漂亮,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两广路拓宽前才拆掉。

安化楼外景。

“它代表当时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但也有脱离实际的教训,所以咱说这个大楼应该好好展示给后人看。”一位老先生摇着扇子说。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