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comment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圆明园流散的这件稀世珍宝下周亮相国博

头条

康华国联:以创新为翼,翱翔于电梯服务的蓝天 康华国联:以创新为翼,翱翔于电梯服务的蓝天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电梯行业,创新无疑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康华国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深...

产经

北京:有序放开快递、装修、房屋中介、家政人员等进小区 北京:有序放开快递、装修、房屋中介、家政人员等...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五十四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

城事

中科曙光拜访最高人民检察院 共商智慧检务发展 中科曙光拜访最高人民检察院 共商智慧检务发展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会见了中科曙光总裁历军,并就共同推动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助力智慧...

圆明园流散的这件稀世珍宝下周亮相国博

发布时间:2019/01/28 商业 浏览:651

去年11月抵达北京的圆明园流散文物“虎鎣(yíng)”就要公开展出啦!知道君获悉,“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开幕式将于1月29日下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展览是国家博物馆鲜有的以单一文物为主题策划的主题展览,将全景式展现“虎鎣”本身的器物特点和流传历史。展览分为三大单元,从器型、铭文、功能、纹饰、器座等多方面详细介绍“虎鎣”初步研究成果,并呈现“虎鎣”从流失到回归的历史过程。
虎鎣器形为侈口、方唇、短束颈、宽折肩、收腹、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侧有管状流,以伏虎为造型,另一侧有龙首鋬,盖折沿,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盖与鋬上各有小环钮,原应有连链,已经遗失。肩部饰有卷曲夔纹,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腹下部饰瓦纹,足根饰饕餮纹。
“虎鎣”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一名英国军官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据文物专家鉴定,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积极开展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功促成多批流失文物回归祖国,青铜“虎鎣”的回归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范例。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其中,圆明园鼠首兔首、秦公晋侯青铜器、大堡子山金饰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后入藏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
“虎鎣”归国记
关于“虎鎣”名称的由来,主要依据是流管上的卧虎造型。“流”是商周青铜盉标志性的关键部位,凭此位置上的纹饰对其定名。
据专家研究,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抗议拍卖
今年3月底,英国肯特郡坎特伯雷拍卖行发布一则拍卖信息,拍卖物被质疑为圆明园流失青铜文物“虎鎣”。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称,“虎鎣”是1860年英军从圆明园抢劫而来,具有3500年历史。
这一事件引发中国多番抗议。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立即进行信息收集、鉴定研究,在基本确认青铜“虎鎣”为圆明园流失文物后,数次联系拍卖机构,希望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停止对流失文物的交易与商业宣传活动。
国家文物局就此事数次发表声明,要求停止拍卖行为,表明中国一贯反对并谴责买卖非法流失文物的行为。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国内主要文物艺术品拍卖平台等相继发声支持国家文物局。
买家捐赠
4月11日,“虎鎣”仍在肯特郡坎特伯雷拍卖行以41万英镑(约合366万元)价格被拍出,买家通过电话竞拍购得。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4月28日,国家文物局收到英国相关拍卖机构邮件,称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立即请中国驻英国使馆了解相关情况,使馆文化处立即约见该拍卖机构负责人,了解文物详细信息、核实文物捐赠意愿、商谈文物捐赠具体事宜。
回归中国
今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代表团会同国家博物馆专家组赴英开展青铜“虎鎣”实物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虎鎣”符合西周晚期青铜器基本特征。当日,青铜“虎鎣”捐赠接收仪式在中国驻英国使馆举行。该拍卖机构负责人表示,青铜“虎鎣”捐赠事件使其深刻认识到流失文物对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今后愿意继续与中方保持合作。
10月12日,国家文物局决定将青铜“虎鎣”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中国驻英国使馆和国内各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稳妥开展青铜“虎鎣”回运工作。11月23日,青铜“虎鎣”顺利抵达北京。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