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惊艳曝光!杨洋、虞书欣荣耀300环球旅拍大片来袭,...
宝子们,想象一下,当你的男神女神与幽默风趣的脱口秀演员出现在同一场发布会上,会出现怎样有趣的画面? 12月2日,荣耀300系列环球旅拍发布会现场,两位炙手可热的明星杨洋、虞书欣,加上幽默风趣的付航,共...
圆明园流散的这件稀世珍宝下周亮相国博
发布时间:2019/01/28 商业 浏览:651
去年11月抵达北京的圆明园流散文物“虎鎣(yíng)”就要公开展出啦!知道君获悉,“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开幕式将于1月29日下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展览是国家博物馆鲜有的以单一文物为主题策划的主题展览,将全景式展现“虎鎣”本身的器物特点和流传历史。展览分为三大单元,从器型、铭文、功能、纹饰、器座等多方面详细介绍“虎鎣”初步研究成果,并呈现“虎鎣”从流失到回归的历史过程。
虎鎣器形为侈口、方唇、短束颈、宽折肩、收腹、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侧有管状流,以伏虎为造型,另一侧有龙首鋬,盖折沿,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盖与鋬上各有小环钮,原应有连链,已经遗失。肩部饰有卷曲夔纹,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腹下部饰瓦纹,足根饰饕餮纹。
“虎鎣”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一名英国军官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据文物专家鉴定,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积极开展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功促成多批流失文物回归祖国,青铜“虎鎣”的回归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范例。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其中,圆明园鼠首兔首、秦公晋侯青铜器、大堡子山金饰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后入藏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
“虎鎣”归国记
关于“虎鎣”名称的由来,主要依据是流管上的卧虎造型。“流”是商周青铜盉标志性的关键部位,凭此位置上的纹饰对其定名。
据专家研究,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抗议拍卖
今年3月底,英国肯特郡坎特伯雷拍卖行发布一则拍卖信息,拍卖物被质疑为圆明园流失青铜文物“虎鎣”。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称,“虎鎣”是1860年英军从圆明园抢劫而来,具有3500年历史。
这一事件引发中国多番抗议。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立即进行信息收集、鉴定研究,在基本确认青铜“虎鎣”为圆明园流失文物后,数次联系拍卖机构,希望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停止对流失文物的交易与商业宣传活动。
国家文物局就此事数次发表声明,要求停止拍卖行为,表明中国一贯反对并谴责买卖非法流失文物的行为。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国内主要文物艺术品拍卖平台等相继发声支持国家文物局。
买家捐赠
4月11日,“虎鎣”仍在肯特郡坎特伯雷拍卖行以41万英镑(约合366万元)价格被拍出,买家通过电话竞拍购得。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4月28日,国家文物局收到英国相关拍卖机构邮件,称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立即请中国驻英国使馆了解相关情况,使馆文化处立即约见该拍卖机构负责人,了解文物详细信息、核实文物捐赠意愿、商谈文物捐赠具体事宜。
回归中国
今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代表团会同国家博物馆专家组赴英开展青铜“虎鎣”实物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虎鎣”符合西周晚期青铜器基本特征。当日,青铜“虎鎣”捐赠接收仪式在中国驻英国使馆举行。该拍卖机构负责人表示,青铜“虎鎣”捐赠事件使其深刻认识到流失文物对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今后愿意继续与中方保持合作。
10月12日,国家文物局决定将青铜“虎鎣”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中国驻英国使馆和国内各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稳妥开展青铜“虎鎣”回运工作。11月23日,青铜“虎鎣”顺利抵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