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北京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全科诊所 院校设系专家带教培养相关人才
发布时间:2018/10/31 商业 浏览:540
昨天,在“改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2020年本市城乡每万名居民将拥有不少于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2030年增至5名。本市将推动医学院校成立“全科医学”系,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全科诊所。
现状:全科医生缺口约1500人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生,是与专科医生并列设置的医疗人员序列,主要在基层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预防保健,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系统管理等综合服务,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17年年底,本市16区3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全科医生5927人,每万名城乡居民拥有2.7名社区全科医生。其中,研究生学历占8%、本科学历占56.5%;正高职称占1.9%,副高职称占17.4%,中级职称占50.4%。
虽然本市全科医生队伍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但由于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不高,医学毕业生愿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比例较低,且有流失问题,全市全科医生总量仍有不足。
依据《北京市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不少于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2030年增至5名,基本满足健康北京建设需求。按这一目标,依据2020年本市规划人口2300万人计算,考虑到人员流动、退休等情况,全科医生缺口为1500人左右,郊区全科医生短缺现象更加严重。同时,在岗的全科医生也存在着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培养:院校设系 专家带教
本市提出,开办医学专业的高等学校,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学系或全科医学学院。高等学校可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实践基地建设成为教学基地或附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等学校新增临床医学、中医专业研究生招生计划,重点向全科医学等紧缺专业倾斜,探索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向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路径。完善定向医学生培养制度,利用8年至10年时间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定向培养100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800名临床医学专业大专生,利用5年至8年时间培养400名中医学专业学生。全市建立健全以自主培训为主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优先保证全科住院医师招录规模,2020年招收数量达到当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招收计划的20%。
本市将实施“手拉手”全科共同成长计划,即医联体核心医院每年安排不少于5名专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诊、带教或培训,每位专家累计出诊、带教或培训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下人员每两年到医联体核心医院进行累计不少于1个月的学习,副主任医师晋升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医联体核心医院进行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学习。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非全科专业的临床医生,通过全科转岗培训成为全科医生。
本市还将加快全科骨干力量培养,到2030年,建设20个市级全科重点学科,培养30名全科领军人才、80名全科带头人、100名全科骨干。研究制定基层全科医生诊疗规范,建设4家至5家市级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基地,开展全科医生专业技能培训。
待遇:提升基层全科医生收入
依据方案,本市明确医疗机构相关规划布局,不对全科诊所的设置作出限制,实行市场调节。支持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个体或合伙在城乡开办全科诊所,为居民就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鼓励二级、三级综合医院与区域内全科诊所开展合作,根据实际将其纳入区域医联体,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畅通转诊渠道。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营利性全科诊所,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等补助政策,如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等。
方案提出,可通过在绩效工资内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的方式向全科医生倾斜,使其与区域内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的工资水平相衔接。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的其他医疗机构要完善内部分配机制,确保全科医学科的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不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人均收入水平,并适当加大倾斜力度。
充分考虑与区域内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的平衡关系,合理核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总量,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收入水平,全科医生津贴由区级财政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预算统筹予以保障。
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服务期满6年的全科医生(不包括免费定向培养医学生),按照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同学历给予一次性教育学费补偿。
此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组成部分,经考核后可用于人员薪酬分配。